![](https://media-proc.singtaousa.com/photo.php?s=https://media.singtaousa.com/wp-content/uploads/master/2025/02/2025021320440121463.jpg&f=jpeg&w=815&q=75)
中國考古再有大發現。考古人員於福建發掘出距今1.5億年的,全球最古老的鳥類「政和八閩鳥」,將以尾綜骨為代表的鳥類重要特徵出現時間提早了近2000萬年。研究已刊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
研究刊《自然》雜誌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13日聯合發布最新研究成果,指「政和八閩鳥」是迄今唯一確切的侏羅紀鳥類。相關研究成果今天在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
![「政和八閩鳥」的復原圖。新華社 「政和八閩鳥」的復原圖。新華社](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39ea88c00dea70839586744aa5229b1d/2025-02/c4e01b402bb34c4d884986cf182577fe.jpg)
「政和八閩鳥」的復原圖。新華社
![「政和八閩鳥」化石。新華社 「政和八閩鳥」化石。新華社](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c4aaebbf3cabca7551dce158bdd44c78/2025-02/2025021371f968ca58bd4e598555b56e8f696cc2_20250213e04d4ff2eeb949d095d31458e1fe5f2a_jpeg.jpg)
「政和八閩鳥」化石。新華社
![「政和八閩鳥」化石。新華社 「政和八閩鳥」化石。新華社](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94ae210b6b3ebf1b20012caeef0919f2/2025-02/2025021371f968ca58bd4e598555b56e8f696cc2_202502133dc15e0ce5314c019351f3ff44941ee7_jpeg.jpg)
「政和八閩鳥」化石。新華社
![「政和八閩鳥」的發掘現場。新華社 「政和八閩鳥」的發掘現場。新華社](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b1df0334706111418db5c52255c34c5a/2025-02/2025021371f968ca58bd4e598555b56e8f696cc2_202502137d20b0ddfc4a437bbcfc4cc3511efde9_jpeg.jpg)
「政和八閩鳥」的發掘現場。新華社
![「政和八閩鳥」的發掘現場。新華社 「政和八閩鳥」的發掘現場。新華社](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267af0f2467c3efab4a3920560110fa1/2025-02/2025021371f968ca58bd4e598555b56e8f696cc2_2025021360d37c13ca7e413caae02c2054a2b66b_jpeg.jpg)
「政和八閩鳥」的發掘現場。新華社
考古人員在研究「政和八閩鳥」的化石。新華社
![圖右為「政和八閩鳥」模型。新華社 圖右為「政和八閩鳥」模型。新華社](https://image.hkhl.hk/f/1024p0/0x0/100/none/cbaebdf3e415a30213944fcc2f039465/2025-02/2025021371f968ca58bd4e598555b56e8f696cc2_2025021349080305847e47108cb8b0ef2b4b25c6_jpeg.jpg)
圖右為「政和八閩鳥」模型。新華社
報道指,研究團隊推測,「政和八閩鳥」體型接近現在的鳳頭鸚鵡,體重約100多克,生活在類似湖邊沼澤的環境。
研究團隊稱,「政和八閩鳥」最特殊之處在於具有癒合的尾綜骨,即構成現代鳥類體型的基石。
鳥類和其他爬行動物最顯著的區別是鳥類的尾巴很短,尾椎數目減少,且最後幾枚尾椎癒合成一個名為尾綜骨的結構。尾綜骨結構的出現對身體重心前移、後肢和尾骨的獨立運動以及飛行能力的完善至關重要。尾骨縮短是恐龍-鳥類演化中最徹底的形態變化之一。
相關新聞:冰封5萬年︱俄羅斯發現迄今「保存最完整」小長毛象遺體
研究團隊並稱,始祖鳥、近鳥龍類等潛在的侏羅紀鳥類具有與恐龍一樣的長尾骨。從這點來講,牠們至少在體型上與鳥類大相徑庭。
「政和八閩鳥」的發現首次揭示了現代鳥類體型在侏羅紀就已出現,並將這一特徵的出現時間提早了200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