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隨著全球微塑膠污染的加劇,人類大腦內的微塑膠含量可能正在迅速增加。根據The Guardian的報道,研究團隊分析了 1997 至 2024 年的屍檢樣本,發現微塑膠污染呈現持續上升趨勢,且 2024 年的樣本污染程度高於 2016 年。研究還顯示,大腦中的微塑膠含量遠高於肝臟與腎臟。
研究人員在失智症患者的大腦內檢測到的微塑膠濃度約為正常人的六倍。然而,科學家強調,這可能與失智症導致的腦部損傷影響微塑膠累積有關,並不代表微塑膠與失智症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係。
微塑膠來自塑膠垃圾降解,並已廣泛污染全球,從聖母峰到深海均有其蹤跡。人類透過食物、飲水與呼吸攝入這些顆粒。近期研究還發現,早產兒胎盤內的微塑膠污染明顯高於足月出生的胎盤,而動物實驗顯示,微塑膠可能影響腦部血液流動。
該研究分析了 2016 年和 2024 年死亡者的大腦、肝臟與腎臟樣本,並額外納入 1997 至 2013 年間在美國東海岸死亡者的大腦組織,結果顯示微塑膠污染呈現長期上升趨勢。最常見的塑膠種類為聚乙烯,廣泛用於塑膠袋與食品包裝。
專家指出,這項研究突顯了進一步探索微塑膠進入人體的途徑、排除機制及其潛在健康影響的必要性。此外,有學者認為,減少環境中的微塑膠污染將有助於降低人類的暴露程度,強調了尋求減塑創新的迫切性。
–
新聞及封面來源: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