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中國1月PMI跌至50.1遜預期 經濟學家:出口環境或惡化

內地新春假期前後生產進入淡季,2025年開年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擴張速度放緩。財新中國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50.1,按月跌0.4個百分點,降至近四個月來最低,並遜市場預期的50.5,但仍維持擴張態勢。

主要靠內需拉動

從分項資料來看,生產指數與新訂單指數在擴張區間微升,需求增加主要靠內需拉動,新出口訂單連續兩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但1月回升至僅略低於臨界點位置。分三大品類來看,消費品和投資品出口收縮明顯,中間品出口訂單增加。

製造業就業仍惡化

同時,製造業就業仍明顯惡化。1月就業指數在收縮區間降至2020年3月來最低,或與員工提前返鄉過年、企業裁員節支有關。用工減少而新訂單增加,積壓業務量指數在擴張區間微升。

製造業仍在增加採購原料,1月採購量指數持續擴張,但幅度放緩。物流效率提高,當月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上升至2023年6月來最高。因接近春節,企業讓利促銷,帶動銷售價格下跌,當月出廠價格指數在收縮區間降至近一年半以來最低。

不過,製造業市場信心回升。1月生產經營預期指數在榮枯線以上反彈,但仍低於長期平均值。參與調查的企業普遍稱,業務拓展力度加大,疊加政策支持,將帶動未來一年的銷售成長;但美國加徵關稅預期下仍有部分廠商擔憂產出和貿易前景。

受累海外政策不確定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在新的一年,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刺激政策效果或邊際放緩,海外政策不確定性增加背景下出口環境或惡化,將是中國經濟要面臨的巨大挑戰,宏觀經濟政策對此應做好充分準備,並根據客觀情勢變化及時調整。當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費能力意願有待提升,增加居民可支配所得應為政策重點。此外,2024年新出生人口數仍位於低位,相關補助獎勵措施亦應盡快回應。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