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經濟下行影響,內地不少上班族手頭變緊,今年發紅包的預算也隨之下滑。不過有學者認為,這有利於讓過度物質化的壓歲錢回歸傳統習俗的本意。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30歲的黃先生是北京某互聯網公司職工,過去幾年他的年終獎至少是4至6個月薪水,這讓他過年時發起利是來十分有底氣。然而今年公司業績不景,年終獎僅為過往一半,他就將過年的壓歲錢預算從去年的5000元(人民幣,下同)縮減到了3000元,「(紅包)一律500元,只給關係好的親戚孩子發」。
款式各異的新春紅包。
年終獎的發放現場。
年終獎的發放現場。
年終獎的發放現場。
款式各異的新春紅包吸引小朋友。 中新社
去年不足4成白領獲年終獎
27歲的北漂何曉春今年也不打算發任何紅包。她坦言自己是「有心無力」,去年收入基本都用於生活開支,既沒有存下錢也沒收到年終獎。內地求職平台「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4年僅有不足4成白領預計有年終獎入袋,年終獎均值約為6091元,較上年減少859元,連續兩年下滑。
近年來壓歲錢的傳統寓意在日益變厚的紅包中走了樣,一些人為了「拼面子」,讓壓歲錢變成「壓力錢」。內地社會學者艾君認為,這有利於壓歲錢回歸傳統美好本意,「一元也是壓,千元也是壓,應根據自己經濟條件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