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狂舞 反噬「天使之城」

南加州野火再度肆虐,而且是先後在四個起火點延燒,烈焰吞噬家園,上千棟建築物化為灰燼,留下斷垣殘壁,也導致洛杉磯十幾萬居民連夜倉皇撤離。強風助勢、乾燥氣候如同火災的催化劑,使火勢迅速蔓延,大火不僅造成重大財產損失,還對居民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根據過去20年的統計,加州大型山火(超過10﹐000英畝)數量持續增加,且年均受燒面積不斷擴大。加州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指出,如果溫室氣體排放不加以控制,到本世紀末,加州的山火燃燒面積可能增加77%,山火頻率也可能上升50%。這些數據顯示,加州山火的規模和頻率不僅在上升,其影響範圍更擴大,對當地居民及基礎設施形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專家分析此次大火不斷擴大延燒的主要原因:一是洛杉磯強風時速高達100英里,形成「天然鼓風爐」,將餘燼吹向新區域點燃火源;二是極低的空氣濕度為火災的迅速擴散提供了絕佳條件;三是南加州連續半年乾旱,枯萎的植被成為天然助燃劑;最後,位於洛杉磯聖塔摩尼卡左側的太平洋帕利塞茲(Pacific Palisades)和聖蓋博山麓等地區的崎嶇地形阻礙了消防工作,並使火勢迅速蔓延。

在這場空前災難中,政府各部門雖迅速展開應急響應,調集大批人力物力進行救災,但救援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

基礎設施不足:面對多點火災爆發,使得消防人員疲於奔命。一些地區缺乏防火準備,如植被管理不到位,導致火勢難以遏制。此外,部分基礎設施的脆弱性,使得救援效率低下。

人類活動與環境保護:儘管火災的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但無人看管的篝火、電線故障或故意縱火等人類活動無疑是火災的誘因之一。長遠來看,人類如何與自然環境和平共處,成為不容迴避的課題。早在2023年夏威夷大火後,專家便指出城市過度開發,可能引發自然反噬。面對高風險地區,如何在城市發展與自然保護之間尋求平衡,是需要重視的議題。

氣候變遷的長期挑戰:加州野火頻率與強度的增加,與全球氣候變遷密切相關。氣候變得更加炎熱和乾燥,使極端天氣事件層出不窮。聯合國和平大使珍·古德(Jane Goodall)呼籲全球應積極應對氣候變遷,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及人類生活環境,她表示如果美國未能及時應對,這將是不幸的發展。然而,美國在氣候政策上的分歧,使問題解決進展緩慢。

這場災難凸顯了南加州面臨的複雜挑戰。除了極端天氣條件外,城市擴張、植被管理不善、基礎設施不足等因素都加劇了火災的風險。洛杉磯原名的意思是「天使之城」,而如今卻出現了類似末日的景象,令人感歎。在這場大火過後,如何應對山火,結合不同機構以最新科技應對氣候變遷,已成刻不容緩的課題。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