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法醫辦公室轄下一支專責調查組,自1980年代末累計處理1250具無名屍,近年破案率持續上升。該組配備DNA化驗室及搜尋犬隊,每年平均確認20宗懸案死者身分,4月更成功確認一名失蹤55年少女的遺體。
《紐約時報》報道,調查組設於第1大道一幢舊樓內,與曼哈頓停屍房為鄰。團隊配備骨骼研磨實驗室,可將骨骼碎片磨成粉末提取DNA,部分技術源自調查組多年來確認911世貿恐襲遇難者的經驗。調查組每周五均會召開專家會議,由人類學、身分識別、法醫及生物學專家檢視懸案進展。醫生亦會帶領搜尋犬隊到現場蒐集遺骸。
紐約每年有超過5萬人死亡,其中逾9000人需經法醫確認身份及死因。法醫透過DNA測試、X光及牙齒紀錄比對等方法確認死者身份。若數周內未能確認身份,個案便會轉介至無名屍調查組深入調查。他們會向全國失蹤及無名人士系統(NamUs)提交個案,該系統連結各地法醫、執法部門、倡議組織及失蹤者家屬。
調查組近期成功破解多宗懸案。2024年4月,他們確認了一具在2003年於曼哈頓地庫被發現的遺骸。經DNA比對,證實是1969年失蹤的16歲少女麥格隆(Patricia McGlone)。另一宗是1981年在皇后區失蹤的年輕女子史密斯(Valerie Smith)。調查組負責人蘇勒(Angela Soler)從一具無名女屍的牛仔褲特徵尋獲線索,最終通過牙齒紀錄確認死者身份。
調查組近期正處理一宗新案。布碌崙大橋公園(Brooklyn Bridge Park)附近8月發現一具嚴重腐爛的男性浮屍。經骨骼測量,死者身高僅5呎,暫未發現受傷痕跡。調查組已抽取DNA樣本上傳至全國數據庫,惟暫時未有進展。
蘇勒表示,「每位逝世的紐約人都應該有名有姓,即使在逝世數十年後才確認身份。每個家庭都應該知道事情始末。」在紐約這個人口820萬的大都會,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移民、無家者及臨時居民絡繹不絕,亦加添調查組的破案難道。
隨著法醫科技、基因及指紋比對技術的進步,加上全國數據庫及網上搜尋方法的協助,無名屍個案已降至歷史低位。紐約市2023年僅有14具無名屍,相比2022年的28具及2021年的31具明顯下降。本報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