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蔚聖荷西報道
台灣工研院在全球百大研發獎比賽上斬獲8個獎項,獲獎團隊代表將於11月21日赴南加州 Palm Springs出席頒獎典禮。
11月20日上午,由工研院率領的8個獲獎研發團隊在聖荷西召開創新成果說明會。工研院代表、駐舊金山經文處副處長朱永昌出席,8個創新項目的負責人一一介紹各自產品的科技亮點和創新價值。
成立於1963年的「研發100獎」(R&D 100 Awards)通常被稱為「創新奧斯卡」和「工程界諾貝爾獎」,是世界上唯一一項創新商業產品、技術和材料的科學技術類競賽獎,旨在表彰過去一年的100項最佳革命性技術。
台灣工研院副總暨行銷長林佳蓉介紹,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和能源科技專案的補助下,工研院今年榮獲8項大獎,獲獎數排名全球第三,與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並列。工研院自2008年參加該賽事以來,共獲66項大獎,2023年得獎總數排名第二。R&D 100獎的得主包括知名的財富500強公司和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以及學術和政府實驗室以及小型公司。林佳蓉表示,今年台灣的多個項目能從強手林立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反映了綜合創新實力。她介紹,除了工研院,台灣還有其它機構參賽獲獎。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今年工研院的獲獎項目,涵蓋了通訊、半導體、醫療、綠色永續與製程優化等5大領域,以AI技術為核心驅動力,展現工研院豐沛的創新能量。其中半導體領域的「MOSAIC 3D AI晶片」項目,是全球首款將邏輯運算與記憶體整合的3D堆疊AI晶片,能大幅降低成本並減少熱能。醫療領域「觸覺感知導航內視鏡機器人」,利用AI內視鏡在人體自然腔道導航,無需體外穿刺,減少了內視鏡手術的併發症風險。「AI低碳無機聚合混凝土技術」利用AI技術控制低碳混凝土的生產過程,有效減少傳統水泥的碳排放達7成。「敏捷部署之需量反應能源管理系統」運用AIoT技術將店內耗能設備導入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實現節能,並創造綠色商機。「衛星與5G通用軟體調適基地台技術」提供基於軟體的無線接取解決方案,實現陸海空全覆蓋的通訊需求。「線上X光關鍵尺寸量測系統」擁有全球速度最快的反射式X光量測機台。「煙道氣捕CO2製造固碳PC技術」利用二氧化碳為原料製造聚碳酸酯,減少碳排放並促進環保。「轉爐出鋼製程數位雙生系統」運用數位化技術優化煉鋼轉爐製程。
工研院多年來的獲獎成果超過9成已成功應用於產業界,提升了台灣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工研院代表表示,將持續專注市場導向的創新,從研發的起點瞄準市場需求,創造出符合終端價值的技術,為民眾生活帶來變革,推動臺灣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