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誕

張煒明 普萊臣頓

9月29日是農曆八月廿七日,2,575年前山東曲阜,一個中國文化巨人誕生了。不管在香港還是在美國,從來沒有聽人提起過這日子。小時候媽媽語教中偶然講及孔夫子,啟蒙中會覺得有趣,中學時期教科書中的孔夫子卻又十分嚴肅。

人們都知道什麼時候是耶穌誕,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孔子誕。慶祝耶穌誕便知有耶穌這個人,雖然耶穌出生的日子還沒有確證。這個日子巧合地在年底,人們都為去舊迎新安排舞會、派對等慶祝節目,也是家人團聚和交換禮物的好時刻,不叫耶穌誕而改叫聖誕節了。

喬布斯(Steve Jobs)賜給人們智能手機,魔術;塞克堡(Mark Zuckerberg)分享社交平台面書,魔術。沒有智能手機和面書,不會知道今天是孔子誕。中華文化在戰亂時代出一個孔子,是文化洪流的魔術。魔術師手上的紅絲巾時隱時現,不為取悅觀眾,只為滿足魔術師的才華。喬布斯、塞克堡、孔夫子,都是代替接受掌聲的人。

紅絲巾出現在魯國,小人譖言中消失,隱藏於刪述事業裡。出現在漢王朝,封建敗壞中消失,隱藏於史記裡。出現在科舉制度,佛教流行中消失,隱藏於唐詩裡。出現在宋明理學,西學東漸中消失,隱藏於戲劇與小說裡。出現在漢滿同化,西洋勢力壓迫下消失,隱藏於海外華僑文化裡。出現在寶島,遭大陸鞭屍後,從主辦奧運的口號「有朋自遠方來」復活。

事實上,植根在儒家思想的士大夫文化已經告一段落,科技時代的知識份子,可從醫務、工程、建築、法律、電影製作等專業途徑晉身社會。追求精通琴棋書畫不是時尚,攝影、模型火車、橋牌、舞蹈更具吸引力。十年寒窗不如戶外活動,跑步、釣魚、攀山、打球 、游泳,既有益身心又緩和衰老。即使是音樂,也分門別類,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一支管絃樂隊便有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簫笛等多種樂器。

孔子出生在周代末落的時候,諸侯相爭,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他有濟世的志向,希望從政而行王道。踏入21世紀,仇恨與戰爭接踵而至,槍暴跟性侵變本加厲,網絡罪行威脅政府及商界。孔子能夠提供一些理性的解決辦法嗎?樊遲問仁,他答說:「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仁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對自己要求謙恭,對做事要求審慎,對人際關係要求忠信,把這推廣至國與國之間的溝通,未嘗不可作為解決問題的起點。

美國大選在即,治國是個複雜的問題。孔子周遊列國為求發揮治國理想,有沒有給現代政冶家仿效的原則呢?禮運大同篇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之大同。」

這段文字正面說是老生常談,負面說是陳舊迂腐。且看現代世界,不是王權便有選舉,民選的、黨選的。不互信能合作嗎?不和睦會公平嗎?愛家族而及於社會,教育、就業、安老、照顧心理與生理有缺的,那有古今之分呢?不謀私利,共享繁榮,國泰民安,就不會有盜賊。這些都是現實生活要處理的問題,任何時代都會面對的問題。

華人在美國被稱為模範公民,因為他們奉公守法,這是中國傳統美德教育所導致。我的女兒是從事語言輔導的,在學術交流到中國時,體會到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聽教聽話,這也是中國傳統美德教育所導致。在加州,這一代在美國出生的亞裔子弟通婚很平常,華裔、韓裔、日裔、越裔、泰裔、菲律賓裔、柬埔寨裔,不多不少接受了孔子的教化,中國傳統美德教育成了引線。

大學教科書談儒論道,總說「家」是儒術的中心思想,「孝」是道德的進修起點。家長給後輩定下許多規矩,後輩視孝為做人尺度,於是孔子漸漸成為歷史罪人。現代人活在多元文化中,何處能安居樂業便是家,追求新興事業發揮一己所長便是孝。我退休後照顧兩個孫子八年了,上了 貴一課。父母不在時會哭會吵,留在我家過夜時喊爸喊媽,他們心中都知道自己屬於哪一家,知道父母比任何人為親,毋須教也毋須想。人性是自然的,一部「論語」不過談人性吧了。

網上有位學習西洋藝術的老師,說他小時父親訓導他遵守儒教,立志頂天立地做人,他心中不悅,關在房中與莊子交朋友。論語先進篇第26章記載了孔子和四名弟子閒談的話,孔子叫他們說心裡在想什麼。子路說只用三年可教一國之民勇敢起來,冉有說三年間他可以令一國之民富足,公西華說他可以勝任宗廟的禮儀,唯有曾點不談治國大事。

曾點說,「這個暮春的時候,穿上新造的衣服,連同五、六個漢子,六、七個孩子,一起到沂水邊沐浴,在風裡起舞,哼著歌兒回家。」孔子聽過各人的話,說:「我認為曾點說的是。」為什麼呢?既然是閒坐,何必談治國大事?春天就快過去,盡情享受美好時光吧!勤奮工作的人們,一心想著到那兒渡假,美國總統日理萬機,也會偷閒打幾洞高爾夫球。誰說孔子沒有情趣?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