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地區高校和台灣教育交流合作持續增強 5位MIT菁英學生元智大學夏令營任教

大波士頓地區有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在內的多家世界頂級研究性大學。進入新世紀以來,本地高等學府和亞洲大學的合作交流不斷增強,台灣元智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合辦的「MIT-YZU科文英語體驗營」(MY Camp)已邁入第13年。

元智大學校長廖慶榮、元智大學教務長謝建興表示,MY Camp以英語為媒介,透過活動為學生帶來國際交流經驗。全英語課程涵蓋AI、機器學習、Python、Arduino、數學及文化交流,5位授課講師均為MIT的菁英學生,具備跨領域及雙主修經驗。課程以設計思考為基礎,藉由遊戲與實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發現議題、深入探索及實作的能力。元智大學選出20餘位學生擔任助教,與MIT講師合作,提供學員輔導與協助。

據悉,MY Camp不僅是知識傳遞的平台,更是一個全英語上課、表達及分享的機會。謝建興說,講師們在上課前會與學員交流,了解其學習需求與程度,並分享自身經驗。布爾特納(Ellie Bultena)分享來自堪薩斯州小城鎮的她,靠自學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和MIT,並學會流利中文。袁同學(Grace Yuan)則講述在澳洲高中課程結束後自學準備競賽的經歷。

MIT講師們藉由課間互動更了解台灣高中生的學習樣態,透過生活舉例讓學生理解所學內容的應用。來自中大壢中林姓學員表示,感謝MIT的講師提供有趣的課程,除了機器學習和語言學的課程,量子電腦和量子力學的介紹讓我大開眼界,課程中也學到英文和資訊相關的知識,增強我的英文口說;桃園高中張姓學員則分享,營隊中藉由MIT老師提供很多學習管道,讓我發現學習的最短路徑不止一種。MIT老師的教學思維和學校學的很不一樣。五天的營隊裡,也體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這次營隊讓我對自己未來想選擇的大學科系有了更深的認識。

謝建興說,MY Camp獲得桃園市政府與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的大力支持,特別為設籍桃園的高中生提供全額補助,讓他們在本地便能接受美國名校講師指導,激發對科技領域的學習興趣,拓展國際視野與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應數位化的來臨,元智以「數位跨域Digit+@YZU」為主軸,在教學上以學生為中心,期許所有元智學生都具備多元素養、自主學習、全球移動、實務問題解決及社會參與的關鍵能力。

張忠謀回母校MIT發表演講
過去數十年來,有眾多的優秀台灣學子到MIT留學。張忠謀當年是從哈佛轉學到麻省理工,先後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但他在MIT兩次博士班資格考沒有通過,而黯然離開學術路徑而投身產業。雖然日後在德州儀器公司獲得獎助機會並在斯坦福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但麻省理工在他的前半生似乎是失敗,而現在看來是一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祝福。2015年,MIT著名的歷史建築E52大樓將改名為「張忠謀與張淑芬大樓」(Morris and Sophie Chang Building),以表彰這位校友對全球半導體產業作出的傑出貢獻。

去年10月份,張忠謀曾經回到母校MIT發表演講,回顧他從德克薩斯州到台灣的職業生涯。在演講中,張忠謀指出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長期掌握優勢的背後關鍵,包括願意從事製造業的工程師和其他技術人員供應健全,員工的流動率低、台灣工業製造的地理集中性,以及經驗曲線理論的應用,即製造經驗的累積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等。

張忠謀談到「台積電為何在台灣成功?」時表示,「因為台積電從台灣許多技職學校獲得優秀、訓練有素的技術員,甚至作業員,這些學生渴望成為技術人員、過上好日子」。張忠謀也認為,在邊做邊學的過程中,製造商可透過改善流程來降低成本,前提是讓生產場所集中於一處,工人之間在共同條件下保持連結。

本報記者李強波士頓報道

桃園市教育局局長劉仲成和來自MIT的5位講師合影。

 

張忠謀在母校MIT發表演講。

波士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