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熬夜較易抑鬱焦慮

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一項新研究發現,無論你是「夜貓子」還是「早起鳥」,晚睡都與精神健康惡化相關。

據《三藩市紀事報》報道,科學家曾認為,根據個人睡眠時間偏好調整睡眠行為,「夜晚型」晚睡,「清晨型」早睡,有利於心理健康,即與自己的「睡眠時型」保持一致。

但最新研究發現,晚睡對所有人的精神健康都有潛在危害,無論他們的自然睡眠時間偏好如何,因為它與抑鬱和焦慮的高發率有關。

研究資深作者、史大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教授齊策(Jamie Zeitzer)說:「我們發現,與您的睡眠時型保持一致在這裡並不是關鍵,真正對您的精神健康不利的是晚睡。」至於原因則還未可知。

早前發表在《精神病學研究》的研究顯示,無論是早睡者還是晚睡者,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發病率都較高。

晚睡的「夜貓子」受到的負面影響最大:他們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的幾率,比睡得較早的「夜貓子」高出20%到40%。

晚睡的「早起鳥」在精神健康方面也受到影響,但沒有夜貓子嚴重。

早睡早起的「早起鳥」的精神狀態最好。

研究結果與睡眠時間長短和睡眠時間的一致性無關。

為了實現健康老齡化,該研究建議人們在凌晨1點之前上床睡覺,無論他們是夜貓子還是早起鳥。齊策說:「一句話,凌晨1時前入睡非常重要。」

這項研究包括英國約7.4萬名中老年人。研究員使用可穿戴活動追蹤器對其睡眠進行了為期七天的追蹤,並從他們的病歷中記錄了任何精神或行為障礙的診斷。大約四分之一的參與者自認為是晚睡族;9%的人認為自己是早睡族;65%的人處於中間位置。

研究並沒有規定「早睡」或「晚睡」的具體就寢時間,而是將參與者分為三類。25%為早睡者,25%為晚睡者,50%為中間睡眠者。凌晨1時的分界線是根據參與者的睡眠時間分布確定。

研究並未解釋為何精神健康似乎與睡眠時間有關。但研究員認為,這可能與人們傾向於在凌晨時分進行的行為有關,如酗酒和吸毒、暴飲暴食和自殺念頭。此外,人在夜深往往更孤獨,周圍醒著的人更少。本報訊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