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雷雄德博士|高原訓練源於墨西哥城奧運

1968年在墨西哥城舉行的奧運會,位於海拔2240米的高海拔地區。那屆奧運會的田徑比賽,需求有氧運動的中距離及長跑項目,選手的表現均不理想。但不受有氧運動所限制的無氧運動項目,諸如百米短跑及跳遠,則創造了二十多項奧運和世界田徑的新紀錄。科研人員觀察到墨西哥城奧運會田徑項目的成績後,運動科學界便開始進行高原訓練對運動員影響的研究。

經歷半世紀的科研,目前已掌握高原訓練對運動員的生理數據,並針對個別項目和個人化條件制訂高原訓練的方案。

高原訓練對於有氧運動的耐力項目幫助較大,本港單車隊及游泳隊,教練都會按訓練周期替運動員進行高原訓練,以提升運動能力。但高原訓練對於體操、技術型和力量項目幫助不大。

透過適當的高原訓練,能夠提升體內紅細胞生成素,促使身體產生較多紅血球,並且改善微細血管運送氧分的功能,協助身體攝取更多氧氣給予耐力運動時使用。

目前的研究指出,高原訓練理想的海拔高度介乎2000至2500米。地理上,位於海平面的氧氣含量約為21%,當海拔升至2000米高度,含氧量則下降至約16%。由於身體在運動時須要維持攝取充足的氧氣,故此在低氧環境下,身體便出現生理適應所需求的同樣運動強度,這是高原訓練的基本原理。

不過,高原訓練未必適合所有運動員,高原反應也不一,部分運動員甚至對食欲胃口、睡眠和心理等出現負面影響。由於人體生理結構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建議的高原訓練期介乎一至三星期不等,能夠對心率、紅細胞量、血壓、潮氣量和呼吸頻率等生理指標有所幫助,至於提升多少則因人而異。
  目前世界各地的運動訓練中心,紛紛設立了模擬高原環境的低氧運動訓練室,協助運動員不用舟車勞頓去到高原環境,提供多元化訓練的空間。雷雄德博士

即時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