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跟從金融網紅投資 投委會提醒推銷內容或欠客觀 籲小心評估

金融網紅興起,一些深受歡迎的金融網紅隨時坐擁過百萬追隨者,影響力不容小覷。不過金融網紅發布的內容可能會涉及投資意見、推廣,甚至特定建議。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表示,投資者對於他們訊息應謹慎思考,切勿輕率地跟隨他們的意見做投資。

逾7成人經社交平台接受投資資訊

投資時時常需要尋求專業投資意見,例如部分投資者會會諮詢投資顧問。不過投委會指崔,現在有不少人,特別是年輕人會轉向金融網紅。根據該會於2023年發表的《零售投資者研究2023》,72%受訪者表示會透過網上論壇、社交媒體平台、通訊軟件等接收股票投資相關資訊,其中更有超過9成30歲以下的青年投資者表示會參考社交媒體上的投資資訊。

在社交媒體盛行的世代下資訊更為流通,投資者確實較過去容易獲取繼而信納投資意見。投委會的研究又指出,上述會參考社交媒體接收股票投資資訊的投資者當中,三分一表示「經常」或「有時」會跟從社交媒體上的投資建議作投資決定。

成功的金融網紅通常能夠把投資理財說得生動有趣,例如加入各種視聽效果、互動和遊戲元素等,增加內容的吸引力。然而,投委會認為,若果把金融網紅的投資意見作為投資決定的根據,就要審視有關投資意見的質素。投資意見是重要的資訊,故資訊來源,資訊是否實用、客觀持平,以及真實無訛,投資者都必須深思,客觀分析。

投資意見和推介的背後需要有大量的分析和數據支持。無論是看傳統的分析員,還是金融網紅的投資建議,都需要仔細了解背後的分析和理據。金融網紅不需要考牌,也不需要有相關的工作經驗,要小心評估他們的投資意見是否可信和可靠。如果盲從錯誤的投資意見,有機會增加投資風險。

或隱藏推銷成份

投委會表示,分享是社交媒體的主要特點,可能人們或會假定金融網紅發布的內容都屬於個人分享,未必會思考其動機。金融網紅發布的內容有可能隱藏推銷,若果金融網紅就推銷某些投資產品而收取報酬、佣金或贊助,卻沒有作出相關披露。那麼,追隨者將難以判斷有關內容是否客觀和持平,會有被誤導的風險。

投資意見向來需求殷切,過往不少騙徒看中此點,在社交媒體上假藉分享個人經驗和心得,提供一些投資資訊和貼士,營運投資騙局,例如「唱高散貨」。在追隨金融網紅和投資群組時,我們需要留有關的騙局風險。常說投資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情,需要考慮自身情況,例如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年期等,並要有獨立的分析。對於金融網紅的投資意見可用作參考,幫助自己多方面分析。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 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