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走中間路線應對校園抗議

總統拜登連日來頻繁發言,一方面批評支持巴勒斯坦的大學生佔據校園,另一方面也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強硬立場表達不滿,分析形容,拜登希望藉此展示中間立場,爭取廣大溫和派選民支持。

《國會山報》報道,拜登過去幾天打破沉默後,強調民眾固然有權示威,但親巴學生不應衝擊校園,倘若事件演變成暴力衝突,抗議人士不會得到保護,而且就算示威持續,也不會改變華府對以色列的政策。與此同時,拜登又批評以國政府強硬對付哈馬斯,希望雙方能談判解決矛盾。

分析表示,校園示威浪潮反映國家嚴重分化,加上邊境移民、社會治安、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民間的不滿情緒進一步加劇,拜登同時遭受左右夾擊,共和黨批評他沒有制止暴力示威,進步派與年輕人則批評他偏袒以色列,使得白宮在政治上相當被動。

有評論認為,拜登這次既批評示威又指責以色列,旨在延續他一向奉行的民主黨中間路線,希望溫和選民厭倦抗議後,能支持他的政策。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前任官員扎皮恩(Ivan Zapien)形容,拜登明白這個立場或會失去部分年輕選票,但寄望在其他選民中換來支持。至於這項策略能否成功,扎皮恩和不少民主黨人認為,現在距離11月大選為時尚早,難以預料結果。

共和黨專家海耶(Doug Heye)則以北卡大學為例,表示大學內支持與反對以色列的學生可能各佔百餘人,仍有2萬多名學生希望正常生活,拜登的策略或能奏效。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