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爺爺的童年——澳洲華僑梁德仁攜兒孫返鄉

「爺爺的家鄉是什麼樣的?」13歲的澳洲女孩梁嘉華,對爺爺的身世愈發好奇。 她出生於一個多元文化背景的家庭,媽媽是希臘人,奶奶是蘇格蘭人,而爺爺是中國人。 高鼻樑、深眼眸的她很想了解爺爺的中國童年。

中山市府《中山+》公眾號報道,「梁嘉華」的中文名,是爺爺梁德仁給她取的。 她還有一個11歲的妹妹,名叫梁嘉娜。 「華,就是華人的意思,希望孩子們知道根在何方。」2024年清明節前夕,90歲的梁德仁帶著孫女一家四口,重新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中山南區福湧村。

梁德仁回到家鄉福湧村,與南區的工作人員講述週邊華僑屋的故事。

福湧因村有河湧環繞而得名,又因世居的村民多為梁姓,有著「梁家基」的別名。 村內的功建鐵城梁公祠,是中山最古老的祠堂之一,始建於南宋,後於1925年在原址擴建,至今巍然聳立,目前也是村中的老人活動中心。

木雕、石雕、磚雕、壁畫古韻猶存,900年的歷史撲面而來,梁嘉華的內心感到莫大的震撼。 1991年的捐贈名單上還刻著爺爺梁德仁和其他幾位家族長輩的名字。 此時,她的爺爺樑德仁,一會以家鄉話與久未謀面的鄉親寒暄,一會用英語為兒孫們介紹這裡的一切:「祠堂右側的這個房間,是我小時候讀書的課室,我的父親曾任校長。」

在功建鐵城梁公祠,梁德仁與村裡老人一起查看父輩在祠堂建設時的捐贈碑上的名字。

梁德仁的兒子Jason Leong陪著大女兒梁嘉華用手機拍攝功建鐵城梁公祠的外觀。

梁德仁的父親梁章源,1911年出生於中山南區福湧村書香世家,畢業於香港聯華電影學院,曾經從事電影業,1949年移民澳洲。 為養家糊口,梁章源轉行在澳洲紐卡斯爾的小鎮上經營中餐館。 梁德仁在澳洲讀完高中以後,也進入這家中餐館打工,他由洗碗做起,直至能夠掌勺,生意越做越大,後出任澳洲中山同鄉會永遠名譽會長。

「我們都是熬到金睛火眼,才擁有今天的生活。」回祖屋前,梁德仁一行人特地前往中山市華僑歷史博物館參觀。 看到有關唐人街中餐廳的展品,梁德仁非常感慨。 這裡也收藏有他捐贈的一批華僑文物,包括日記、書信、舊照片及《梁章源詩集》。 「久未聞家報,空憐遊子憂。孝思常在念,欲寄恨無由。」梁德仁先以粵語朗讀,後用英文給孩子們解釋,以便他們能理解父親的《思親》。

梁德仁先以粵語朗讀,後用英文給孩子解釋,好讓他們能理解父親寫的《思親》。

回鄉的終點,是梁德仁位於福湧村利民大街49號的祖屋。 父親梁章源臨終前,將這老房子託付給他。 但因家人如今都在海外生活,老屋年久失修,如今內裝木作多處損毀,但輪廓仍在。 為了讓老屋「重生」,梁德仁決定將它移交給當地政府託管,期待未來能修舊如舊,重新煥發風采。

「這是我出生時睡過的那張床,那是我父母的臥室。」梁德仁為孩子們介紹屋內陳設。 梁嘉華姊妹和父母聽得專注,不斷拍照紀錄。 「如果沒有爸爸帶路,不懂中文的我恐怕無法找到自己的祖屋。」梁德仁的兒子Jason Leong用英文說,「不過,女兒們目前在學校裡選修了中文,或許以後她們能夠帶我重返 此地。

梁德仁家人走進老宅,對周遭的一切充滿好奇。

在告別福湧前,梁德仁在村子的樟樹林下教孩子們玩「彈玻珠」,這是他小時候的遊戲。 當一顆珠子隨著大拇指輕彈,直擊到土坑裡的另一顆小珠,90歲的梁德仁臉上露出笑容,就像一個9歲的孩子。

梁德仁教大孫女梁嘉華玩他小時候的遊戲「彈玻珠」。

即時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