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疫後壓抑助長示威浪潮

專家分析席捲全國大學的校園抗議者原因,認為他們是屬於受疫情影響的一代,從小就孤立無援,對學校停課和社交距離感到憤怒,迫切希望找到聯繫、社區和聲音。

《紐約郵報》報道,法醫精神病學家利伯曼(Carole Lieberman)說,親巴示威讓年輕一代表達了「長期壓抑的憤怒」,給了他們一個「機會來認同被壓迫者,以及反對壓迫者」。

此外,利伯曼表示,這些孩子很容易受到政治宣傳的影響,「那些宣傳追求帶來幸福和目標的方向以擺脫混亂的人,找到了渴求的觀眾。」

他說,「聲援」巴勒斯坦人抗議活動和營地的年輕示威者,似乎並沒有完全理解他們所支持的運動,「無知的最糟糕例子,是抗議者不知道恐怖分子想要發動全球聖戰,而不僅僅是摧毀以色列。當他們高喊『從河流到海洋』時,根本也不知道自己在說甚麼。」

事實上,前市長朱利安尼也分享了兩名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紐約大學反以色列集會時的視頻。該視頻在網上瘋傳,他們承認不知道抗議的目的,並希望自己「受過更多教育」。

與此同時,這場抗議也有另一件象徵物:口罩。雖然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取消了新冠保護令,但抗議者仍然堅持戴上口罩,以此作為對病毒恐懼的表現,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身分,在示威浪潮中遮臉。

心理學家吉特曼(Jennifer Gittleman)表示,示威活動的公共層面,也可能會給在人生關鍵時刻因疫情被剝奪社交機會的示威者帶來安慰,「抗議者可能會因為疫情奪走他們至關重要、備受期待的經歷,例如大學社交活動和畢業典禮而感到憤怒,因此,他們利用抗議作為發洩憤怒的一種方式。」本報訊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