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煮鶴 文物之毀文明之疼

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跡,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然而天災人禍正在日益摧毀珍貴的歷史文物,歷年來,多處文化遺產就在戰火中毀於一旦。2001年3月,阿富汗巴米揚地區包括塞爾薩爾和沙瑪瑪在內的所有佛像,被塔利班武裝用大砲、炸藥及火箭筒等武器摧毀。2011年,埃及總理府附近的埃及研究院被暴徒焚燒,大量文獻、手稿和珍本書籍被毀,包括20卷本《描述埃及》手寫本。

敘利亞多年戰亂,對阿勒頗古城世界遺產地造成嚴重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訓練研究所2018年出版了《衝突五年:阿勒頗古城文化遺產現狀》一書,含518處建築的評估報告。據介紹,超過10%的阿勒頗歷史建築已被摧毀,逾半數已評估建築受到中等乃至嚴重程度的損害。文化遺產一旦被毀,修復起來極為耗時費力。作為《權力的遊戲》取景地之一,馬耳他首都瓦萊塔的馬諾爾堡在二戰中損毀嚴重,1964年正式被荒廢,直到2001年才開始修復。當地政府投資超過2000萬歐元用於修復馬諾爾堡和另外一座教堂,至今修復工作仍在進行中。

自俄羅斯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烏克蘭當地博物館一直處於關閉狀態。博物館工作人員將珍貴的文物、藝術品陸續打包,以免遭到戰火毀壞。據媒體報道,俄烏衝突已經導致一個博物館被毀,\xf9堶惘玲繭菛Q克蘭著名畫家普雷馬琴科的作品。文物被毀,正所謂焚琴煮鶴!這絕對不是一個人、一個機構或一個國家的損失,而是全人類文明遺產的共同損失。

在中國,現有不可移動文物76萬餘處,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它們散布在都市街巷\xf9堙B山林田野中,就像一串串無聲的符號,構成了中華文化綿延的密碼。然而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許多文物的保護狀況不容樂觀。第三次文物普查結果顯示,約有1/4的不可移動文物保存面臨重大挑戰。有的文物歷經幾百數千年風雨侵襲而無損,卻在一個個「不小心」、「不經意」中毀於一旦。

在最新一輪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中,中國公安機關偵破文物犯罪案件800餘起,追繳文物1.3萬餘件。雖然對文物犯罪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但文物盜掘盜竊依然頻發,且呈現出集團化、智能化、職業化趨勢。犯罪分子盜掘的手段日漸智能,反偵查意識增強,甚至提供探、挖、盜、運、賣一條龍服務,造成不少珍貴文物流失。

另一方面,現存的大部分建築文物是木質結構,耐火等級低,起火後燃燒速度快,極易造成大面積毀壞。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中國發生文物建築火災79起,平均每年超過15起。超負荷用電、違規用氣用火、違規施工等,使火災成為威脅文物安全的主要風險之一。

從歷史中走來的文物,也是歷史的重要見證者。它們歷經滄桑,以一個個不同「切面」記錄了社會生產生活的發展變遷,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