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市收緊公職參選人使用中文名

三藩市選務處收緊公職參選人在選票上使用中文譯名的標準,圖為地方檢察官Brooke Jenkins於2022年選舉中使用中文名謝安宜。 三藩市標準報圖片

三藩市選務處(Department of Elections)頒布指引,收緊公職參選人在選票上使用中文譯名的標準,要求有關譯名必須使用兩年以上,避免有人臨近選舉而臨時起名,繼而導致姓名重複,或純粹以此為爭取華裔選民的手段。

NBC報道,三藩市這次沿用加州2019年通過的州法,出生時已有中文姓名的亞裔參選人不受影響,但其他族裔的人選若要使用漢字譯名,必須提交證據,證明這個姓名伴隨自己至少兩年。官方解釋,部分參選人為了讓形象更加「漢化」,已經使得個別譯名「氾濫」。

傳統上,公職參選人——包括非華人–為了提升他們的形象,都會有策略地選擇使用中文名字來傳達他們的某些個性特徵。三藩市因有大量亞裔選民,不少參選人都會另起中文姓名,並且頻繁使用某些意義正面的詞彙,以地方檢察官謝安宜(Brooke Jenkins)為例,她2022年便在選舉中使用譯名,標榜自己「安全、宜人」;三藩市最高法院法官李正平(Michael Nava)2010年競逐時,也以中文名字彰顯自己「公平正義」的理念。

但這個風氣也導致部分公職參選人姓名雷同,不但引發「文化挪用」的爭議,也令選民容易混淆。早前受此影響的華裔政治人物朱凱勤(Natalie Gee)表示,樂見當局這次收緊政策,其他族裔若長年服務社區,得到華人贈與漢字姓名固然光榮,但本身沒有融入社群、為了選舉才改名的人,似有「欺騙」之嫌。

公職參選人起中文名在其他州也很常見。2008年,聽取了聯成公所的建議起中文名為史葛靜的紐約州參議員參選人Dan Squadron,在中國城選民的大力支持下,於民主黨初選中擊敗了在任30年的參議員康納(Martin Connor)。前紐約州長思必策,也有一個反應他決策特徵的中文譯名。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