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視法702條或擴至移民申請人

702條款有效期至2023年年底到期。圖為2017年6月,時任FBI、司法部、國家安全局等高層官員出席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有關702條款的聽證會。本報資料圖片

美國 《外國情報監視法》(FISA)第702條將於月底到期,需要國會重新授權延續時效,參眾兩院審議法案期間,均有議員建議擴大監控範圍,一旦通過的話,申請綠卡、庇護、部分類別簽證的民眾及其親屬,甚至單純來美的旅客都可能面對更嚴格管理。

據Wired網站報道,根據FISA第702條,政府可以要求本國企業配合,監控外國公民的通訊內容,即時身在美國的目標人士也不例外,在計劃實施期間,參與企業歷年來攔截了數十億次電話、電郵和手機信息往來,並將紀錄存入中央情報局(CIA)、聯邦調查局(FBI)等4個政府部門的數據庫。根據條文,目標人物不一定需要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執法人員也無需向法庭申請搜查令,只要判斷當事人可能「收到外國情報信息」,就可翻查數據庫內的資料,換言之除了涉嫌間諜、懷疑恐怖分子之外,普通移民或外國旅客都會被列為對象。

國務院今年5月曾表示,702條牽涉外交,是「推進、促進美國在全球各地利益」的重要措施。由於邊境和移民問題逐漸引起關注,702條已在參眾兩院得到愈來愈多議員支持,其中參院情報委員會上星期已經提出草案版本,眾院未來一星期也會擬定自己的方案,擴大702條的應用範圍,以此篩選、審查來美旅客。

眾院尚未對外披露詳情,但眾院情報委員會上月的備忘錄顯示,申請綠卡和非移民簽證的民眾,以及尋求庇護的潛在難民都會被納入監控。委員會的共和黨籍主席特納(Mike Turner)3日更表示,委員會的民主黨首席代表海姆斯(Jim Himes)也願意支持,兩黨合作推動立法。

根據總統監督委員會今年發布的解密報告,政府根據702條而截獲的信息,包括美國公民「非常私人和敏感」的信息,而且目標人物與親友、律師、教師、醫生護士或宗教神職人員的交流內容也無法豁免,部分輿論批評,當局藉此監控移民、示威者以及政治倡議人士,甚至能在數據庫查閱現任國會議員、地方政黨成員的資料。

私隱與公民自由監督委員會(Privacy and Civil Liberties Oversight Board)批評,政府能藉此掌握民眾「在特定時刻和一段時間內的行蹤」,或許造成寒蟬效應。也有分析表示,透過702條收集的數據多到難以衡量,即使情報機構也承認,無法計算美國公民被竊聽的頻率。民權專家則認為, 702條擴大對來美人士的審查後,肯定會拖慢移民和庇護審批。資料顯示,全美移民法庭現有200多萬宗案件待審,普通案件輪候時間超過4年,牽涉702條之後,一方面妨礙弱勢群體申請庇護,另一方面也不利當局遣返無證移民。

情報部門負責人則表示,如果702條時效屆滿不延續的話,將會削弱政府監控、打擊海外威脅的能力,恐怖主義、網絡威脅、間諜活動甚至黑市武器買賣都會更加猖獗。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