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力經不起折騰

蔡可歆 中國

多地通過發放育兒補貼來鼓勵生育。鄭州市9月1日起優化生育政策實施辦法全面啟動實施。然而新政策實施近兩個月,卻不斷有市民反映生育了二孩或者三孩想申請補貼,卻是找誰誰不管。

優化生育政策出台本意在於減輕市民生育負擔,但卻在實施過程中成為「畫大餅」。政府的良法美意應落到實處,畢竟公信力經不起這樣折騰。

當前,持續低迷的低生育態勢正影響著中國的人口發展。生育成本過高成為年輕人生育意願較低的原因之一,加之生育所涉及的個人與工作單位、家庭與社會之間的問題難以平衡,因此,生育不僅是女性和家庭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如何激發個人生育意願,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出台相關的社會政策,降低生育成本成為可行之策。其中,作為實實在在的物質獎勵,最為現實的育兒補貼自然更符合市民期

待。但是如果生育政策缺乏可實施的具體細則,無疑是「空中樓閣」,既難以讓市民享受政策紅利,體驗人性化的政策溫暖,又傷了公信力,無益於改變生育現狀。

誠然,政策執行是個長期過程,期間需要執行者不斷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落實與修改。但是,事前做好部門溝通,提前制定好執行細則,是好政策落地的應有之義。對於相關部門來說,始終將服務意識、惠民意識放在首位,是防止當「甩手掌櫃」的關鍵。要是市民根據政策申請補貼,卻找誰誰不管,自然導致市民對於政府的不信任,一旦公信力缺失,致使市民對於其他政策的真實性也產生疑問,將進一步引發社會不滿情緒。一些市民還反映延長產假、給予夫妻雙方育兒假等規定,因缺乏實際操作流程,在落實過程中都是困難重重。補貼資金從何而來?如何認定、如何發放?產假、育兒假如何申請、如何實現?顯然,想要全面落實育兒補貼政策,有關部門還需把工作做得再細緻些,真正解決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政府公信力需要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積累形成。作為連接政府與公眾的一根紐帶,公信力能夠推動公眾與政府進行良好溝通,支持並信任政府。民生無小事,實幹出真

章。只有順應公眾期待,積極協調政策的優化完善與落實落地,就能真正實現個體、家庭與社會發展的多方共贏。說到底,生育並非個人單方義務與責任,要多措並舉形成生育友好型社會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