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華協會紐約分會等亞裔倡權團體及各界人士於3日齊聚位於華埠擺也街夾堅尼路處的陳宇暉路,緬懷12年前因在軍中遭遇霸凌而舉槍自盡的華裔士兵陳宇暉(Pvt.Danny Chen)。參與人士在現場就12年倡權之路做以回顧,冀各族裔共同營造公平和平的社會環境,以此為戒讓年輕的軍人從此得到應有保護。
美華協會紐約分會歐陽蕭安、陳宇暉舅媽趙夢馨、紐約華裔美國退伍軍人會主席鄧燦業、華埠啟蒙學校校長黎淑玲、130小學校長方仲恩等出席紀念儀式並發言。
陳宇暉自幼成長於華埠,先後在華埠啟蒙學校、130小學、131初中、丕斯高中等學校就讀。從小就有著從軍夢的陳宇暉儘管曾因獨生子的緣由多次被軍隊拒絕,但仍不放棄終獲錄取。卻不料派駐阿富汗後僅數周,因不堪上級欺凌而吞槍自盡,年僅19歲。
軍方最初試圖掩蓋內情,而隨著美華協會紐約分會等亞裔團體與陳宇暉家人不斷地反霸凌抗爭,涉案的8名上司均被定罪並被開除軍籍,時任總統奧巴馬則因此簽署反欺侮法。而為紀念陳宇暉,位於華埠5分局外擺也街夾堅尼路的伊麗莎白街路段則於2014年被紐約市命名為「陳宇暉路」。
曾代表陳宇暉家庭出席庭審的歐陽蕭安回憶,陳宇暉的母親曾在法庭直視其中一名涉案上司的雙眼,通過翻譯以粵語向對方說:「我曾指望過你們會保護我的兒子。」她指出,雖然所有8名上司均被定罪,但卻僅受到了「巴掌大的懲罰」。而這些無足輕重的懲罰不僅向那些敢於在法庭講述自己所見的年輕士兵們傳遞了錯誤信號,也令所有少數族裔、女性,以及LGBT群體對應征入伍有所顧慮而三思。而當真正想要保護這個國家的人覺得軍隊不會保護自己,從而決定不會入伍時,這個國家的安全將受到影響。
陳宇暉的舅媽趙夢馨表示,從小生長於華埠的陳宇暉出生於1992年的國殤日周末,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和陳宇暉一樣,許多自幼出生並成長於此的孩子們儘管視美國為祖國並為之而奉獻一切,但卻至今仍遭遇著排斥,不被認同為真正的美國人。而堅持舉辦這項紀念活動便旨在普及教育,呼籲重視,為所有年輕人尋求公平平等的機會與待遇。
本報記者孟莎紐約報道

陳宇暉舅媽趙夢馨在活動中發言。

社區於3日在陳宇暉路舉行紀念活動。

退伍軍人會悼念並致敬陳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