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交迫 久缺領導力 孤注一擲 亞洲人平等會處空前「內憂外患」

法拉盛39大道的亞平會在皇后區會址。

本報記者周靜然紐約報道

當了26年行政總監的瞿遠義於2018年黯然下台,由於一時間未找到一個替補的全面人才,孫慧君及俞思亮成為了亞平會48年來第三任共同行政總監(首任為顧懷敏,二任為瞿遠義),但這三年來,亞平會在新的領導下,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風雨,更出現了嚴重「內憂外患」,選擇了法拉盛39大道作遊民所計劃後,社區與亞平會幾乎陷於敵對。
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不願具名的已離職及仍在任的資深員工。
根據內幕消息,約20多年前,法拉盛39大道及大學點附近未有發展,都是修車廠或色情架步的偏僻地方,亞平會當時已見到法拉盛人口的改變,深信那裡將是華人聚居之地,1997年以二百五十萬買了該地作為會址,由於地方寬敞約有6萬多呎,起初分租給了Skyview 前身的Muss發展商,2008年因金融風暴Muss離開了。
法拉盛接近拉瓜地亞機場,聯邦航道法規的限制,該地所有樓高不能高於108呎,即不可高於7層而且大學點大道深層地基是水道,合適的建築有很多限制。
為此,知情者說,2010年亞平會打算把該地作為社區及商戶混合用途,為了減輕負擔又能自給自足,瞿達義及陳小君引進了當時熱門的EB5投資項目,並得到聯邦政府的批准該地可作EB5地區中心,引用外國投資及借貸而不依賴政府經費,該地藍圖為一樓為小商業,二樓為社區活動及文娛中心,三樓為亞平會服務中心,四樓為振興及職訓中心,五至七樓以低於市價20%租給專業服務如律師、會計師等創業者,這項計劃已於2017年進行得如火如荼,2018年瞿遠義突然以退休之名離開亞平會,全盤計劃不了了之。
知情者表示,由於樓宇不再是社區服務可獲免稅優惠,該6萬多呎的物業馬上需繳交地稅,2018年囤積下來,地稅高達30至40多萬,空置物業成亞平會一吃重的負擔。
知情者又說,空置物業再加上疫情,亞平會兩年來出現財務不隱定,政府刪減大量經費,加上內部組織了工會,造成了昂貴的行政費用,亞平會財務上的波動主要是現金周轉(cash flow)出現了問題。

 
很多老員工以不同理由離職

 
一位在亞平會工作超過20年員工說,成立工會相當困擾她,兩總監上任不久,很多老員工以不同理由離職,繼而招攬了很多年青人,有一些更曾參與香港雨傘運動的份子,2019年亞平會內部醞釀工會,兩總監並不參與但也不反對,百多名員工中約20至30人組織了工會,亞平會出現了工會及非工會員工派系,她說,大部份工會員工態度不專業,恃著有工會保護常常遲到早退,那些老員工有見及此,加上疫情,逐步士氣低落,軍心散渙,也跟著遲到早退,辦公室全無士氣,懶懶散散。有時甚至出現兩派員工吵吵鬧鬧局面,令他們懷念「以前的日子,雖然比較辛苦,甚至要捱罵受罰,但前朝有領導力和方向感,那時的亞平會是上下一心,打成一片,工作有成就感。」
她說,這些年青人空有熱情,但都是說英語的ABC,中文十分有限,現時亞平會的外裔員工比華人多,對於草根的公公婆婆,根本無法溝通更談不上幫忙,故此亞平會一項移民服務計劃由於達不到應有配額,已被政府取消。而在華埠的「關愛日托老人中心」,在會員漸減及疫情影下,也在2021年關閉,十分可惜。20年來,她親眼看到了領導人不同而發生的變化,上任領導儘管諸多制肘,但他們植根社區,現任總監學歷亮麗又個性和善,但與社區明顯有很大距離,「甚至可說,兩人根本不認識華人社區,領導乏力。」

 
去年把空地出售給市府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加上疫情爆發,物業又在空置狀態,有房屋及地產發展背景的俞思亮去年就把空地出售給市府,市府以高達1千6百萬購買,疫情後無家可歸人口急升,加上白思豪Turning the Tide的遊民政策,法拉盛大學點成了遊民施政的地點。
知情者說,其實這塊地,在遊民所之外其實有其他可行性的選擇,社區文娛中心就是其一,而亞平會在「失算」的估計下選擇了遊民所,也因為與社區脫節,現在的局面是「始料不及」。

現在清空預備建收容所。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