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鋼琴大賽點滴

(劉志剛)

  近日遭蕭邦大賽的消息洗板。這項賽事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內地和台、港的樂友講個不停,爭相分享各自支持的參賽者的視頻。《Gramophone》的樂評人Jed Distler,以日更的方式追蹤每位參賽者的演出。吾友在波蘭華沙觀賽,發來一幅照片(見圖),是其中一位選手在第二輪比賽後,被支持者簇擁,索取簽名,又有大會的攝記用鏡頭對準他,不知者,還以為是甚麼巨星。不得不佩服比賽到這階段已開始「圈粉」。

  當年我們未到冠亞季軍誕生,都不會獲得比賽的消息。後來有了Realaudio,再後來實現從初賽到決賽的全程視頻直播,促成「蕭賽熱」。

  全球直播除了打破地域限制,擴大觀眾群,進一步提高賽事知名度外,賽會能獲得詳盡觀眾數據去分析,優化未來活動和推廣的策略。當然也促進選手的曝光,讓新秀更快被國際認識,開拓職業機會。

  主辦方尚有一招引起關注:曾在指定的國際賽獲過獎的,不用參加預賽。執筆之日知道第三輪比賽的入圍名單(二十人),這類「種子選手」佔八人之多。鼓勵高手參賽,為的是他們已有一定知名度,能同時提高賽事的水準及吸睛度。

  如今人人有鍵盤能自由發表,全程直播促觀戰者討論,提高流量。有說行業若欠年輕人關注,會迅速青黃不接直至衰落。古典音樂要繼續發展,尤其網絡串流時代,全民更多參與非常重要。

  而賽場內,畫家T.布羅達也有不亞於選手、評委的艱巨任務。他畫的評委們的漫畫肖像,已刊登於Chopin Courier日報。原來自首屆蕭邦比賽以來,已有漫畫繪畫的傳統。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