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美國貧富差距正在擴大

在美國,富裕階層與普羅大眾之間的經濟鴻溝正日益加深,而由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部分驅動的加速通脹,正使這一問題雪上加霜。最新的政府數據和經濟學家分析顯示,進口關稅的成本正逐漸轉嫁給消費者,導致服裝、食品等日常必需品價格上漲,而低收入家庭因其消費模式,正不成比例地承受著這波漲價潮帶來的衝擊。

數據與民生感受

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上週四發布的數據顯示,八月份受關稅影響的商品價格普遍上揚,其中服裝價格上漲0.5%,食品雜貨價格上漲0.6%。這一趨勢與普通民眾的感受相符。從紐約曼哈頓的購物者到兼職護士,多位受訪的中低收入民眾表示,他們已明顯感覺到食品和衣物等必需品的價格「非常高」,並因此開始改變購物習慣,花費更多時間比價。

為何低收入家庭受創更深

耶魯預算實驗室(Yale Budget Lab)的經濟學家泰德斯基(Ernie Tedeschi)分析指出,低收入家庭「幾乎是為承受關稅影響量身定做的」。這是因為他們的消費預算中,有更大部分是用於購買進口商品,尤其是那些被關稅重點打擊的、來自中國的低價商品。一份研究報告也證實,關稅已導致家電、電子產品等核心商品的價格高於正常趨勢。

「雙層經濟」的浮現

這種不均衡的影響正在催生一個「雙層經濟」。麥當勞(McDonald’s)首席執行官坦言,高收入群體仍在自由消費,而中低收入者則備受壓力,這促使他們不得不擴大超值菜單。這一觀察得到了多方數據的支持: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報告顯示,去年只有最高收入家庭的實際收入有所增長;而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Boston Federal Reserve)的研究則發現,中低收入者的信用卡債務正在攀升。

關稅之外的因素

除了關稅的直接影響,文章還指出,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強硬移民政策也間接推高了物價。他們認為,大規模的驅逐行動減少了農業領域的勞動力供應,從而推高了勞動成本,最終體現在了消費者購買的食品價格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