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關稅戰及外匯波動,波及電商行業,本港跨境電商平台Buy&Ship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兆倫表示,海外與本地貨品價差有擴闊跡象,包括港人熱愛的日本網購成本仍便宜達40%,該平台奉行格價策略可從中受惠。李兆倫指出,Buy&Ship已由集運公司,升級至一站式網購平台,今年為加強業務模式,推出新手機程式(App),可供消費者直接下單購物及送貨。
消費者尋划算價格 推動需求
美國與全球多國爆發關稅戰,李兆倫表示,很多電商及物流公司都受到衝擊,但Buy&Ship的服務本身不會運往美國,亦不從中國出口,故未受直接影響,反而獲得機遇。他解釋,見到一些產品售價未來或會上漲,令海外與本地購物出現更大價差,而當宏觀環境不明朗,消費者傾向尋求更划算的價格,故Buy&Ship提供的網購格價服務,會有更大需求,「關稅越多、價差越大,Buy&Ship價值越高。」

日本貨運港成本仍低40% Yen升不減需求
Buy&Ship近年重點發掘日本貨到各地市場,目前當地貨品成最主要出發地,而香港依然是最大目的地。對於日圓升值影響,李兆倫分享,的確有會員感到網購較以往貴,但日圓至今仍是低水,即使計及匯率和運費,海外網購成本仍比本地網購便宜30%至40%,「慳錢、本地買唔到,就係兩大原因」,整體需求未有減退。
相關新聞:Buy&Ship探索日本上市機會 或成罕見港資日股
新增一站式App 「集運似本地購物一樣」
該平台從集運起家,目前已擴展至一站式電商服務。李兆倫指出,Buy&Ship今年推出了另一個新App,整合海外多家網購平台背後系統,讓用戶在該App介面統一操作,「由註冊、下單、付款、送貨以至退貨,都好似本地購物一樣」,而與坊間電商平台最大分別,是不用安排商家上架或處理庫存。
他續稱,設立新App後已加強更多服務,包括提供格價服務,在一眾電商平台找出最平價格,近期亦試行代購,初步反應熱烈,未來正探討與更多品牌合作。

力拓台灣新加坡市場
市場擴張方面,李兆倫指出,對日本網購而言,台灣的消費規模是香港約3倍水平,而Buy&Ship的台灣會員生意額只佔香港一半;同時新加坡近期定單量高達數倍增長,但亦只及香港約三分一水平,意味增長空間龐大,故升級香港業務同時,今年亦將加強這兩個市場部署。李補充,他們並非一間進取、增長型公司,仍然會追求穩健發展。
在香港成立的Buy&Ship,目前業務遍布12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從英美加日韓台等地貨品,轉運到香港或其他市場,並營運11個海外倉庫等。該企註冊會員超過200萬名,至今處理超過1200萬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