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續簽《科技合作協定》

美中兩國政府代表13日在北京換文簽署《關於修訂和延長兩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的議定書》,將《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自2024年8月27日起延期5年。

這項協議是在美中早於1979年建交時簽署,每5年續簽一次,協定2023年8月27日到期,以3度延長半年的方式維繫至今。

綜合美國之音及中新網報道,美國務院一位高階官員表示,新的協定限縮了先前協定中的合作範圍,並加入了「護欄」,以確保「互惠、透明和開放」。協定內容包括物理和化學基礎研究、地球大氣研究和農業科學的合作等。

另一位國務院高級官員表示,修訂後的協定框架允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以及能源部、農業部等機構提出與中國合作夥伴的合作建議,並建立數據共享協定及聯合研究項目。

分析稱,這是拜登政府卸任前,與中國在科技方面合作的一項重要決策,這一舉措也讓號稱是中國「對外政府間科技領域最大的合作機制」得以延續。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師冠男曾撰文指,「協定」的未來不僅關乎中美科技合作的領域、透明度、法律保障等問題,也有巨大象徵意義,「是觀察中美關係走勢的重要窗口」。

自美國發起對華科技遏制打壓以來,兩國科技領域呈現的緊張態勢,更加突顯《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作為開放的、基礎科學研究合作框架的重要性。它的存在不僅惠及兩國,更是全球科技進步的催化劑。

作為1979年中美建交後簽署的首批政府間協定之一,《中美科技合作協定》一直被視為兩國科技合作的重要象徵。該協定每5年續簽一次,在此之前,40餘年從未間斷。

40多年來,兩國在《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框架下相繼簽訂30多個議定書/協議,涉及20多個子領域,覆蓋了衛生健康、氣候變化、生態保護、核安全、農業科學、物理和化學在內的基礎研究等領域,為兩國建立互信、擴大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美中之間的科技合作面臨批評,並引發國安疑慮。部分批評人士認為,科技合作恐怕會幫助北京強化軍力。包括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馬可.魯比奧在內,多位國會批評人士均明確反對更新美中科技合作協定。魯比奧今年稍早曾呼籲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以保障美國科學研究的安全。他還提出了一項法案,凸顯了與中國相關實體進行有問題的研究合作會帶來的風險。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