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勾地市場生機

歷屆政府財金班子,在應對香港稅基狹窄的問題上均得過且過,「高地價政策」猶如溫水煮蛙。當經濟有景,樓市向好,財富效應下,水漲船高,大家未必有痛感;當經濟形勢逆轉,需求不似預期,財政收入走不出對土地收入的長期倚賴,高地價政策早已從法寶淪緊箍咒,錯誤地把政策彈性視為賤賣土地,一籌莫展之下,政策失去彈性,更把政府與發展商推向政策博弈的死胡同。

  發展商都走在市場最尖端,對形勢的掌握肯定較政府專家勝幾籌。從股東利益出發,在商言商,必須睇 食飯,有錢有融資額度,亦不等於能夠任性地跟錢鬥氣,逼自己跳進火坑「焗賭」,多幅地皮流標的現象,明眼人都知是對當前土地政策的當頭棒喝。

  港府投地政策卻一成不變,罔顧形勢,堅持傳統式內定底價,定期拍賣指定地皮,導致供求失衡,引致多幅地皮流標流拍,出現連鎖效應,土地政策越進擊,市場信心必然越受打擊。

  政策有必要追上形勢,化被動為主動,十一年前被叫停的「勾地制度」,未必是解決土地問題的靈丹妙藥,卻為土地供求釋放出緩衝空間,修補現時政策的漏洞。政府運用片區模式試行開發的北部都會區,肯定是政府以退為進的適當時機,重推勾地制度,讓發展商主動根據勾地表,按自身盤算緩急先後,選擇投資具發展前景的項目,對北都的未來發展更具裨益。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