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雖已散 中國傷痕仍未平

中國自2022年12月解除疫情封控後,至今已過去近兩年。封控期間發生過多少令人憋屈鬱悶、痛心酸楚的片段,絕大多數人都不願再提。但是今年一些地方接連舉辦大規模「不明原因肺炎」應急演練,撕扯著人們心底本已結痂的傷疤。大家紛紛質疑,這是在釋放甚麼訊號?難道又要搞封控?疑惑暫時沒有答案,但可以預見的是,如果真再有封控,民間恐怕掀起遠超以往的反抗。這就像年輕孩童在旅遊景區遇到諸如高空秋千、垂直升降、踩鐵索之類的娛樂項目,沒玩過的無不躍躍欲試,一旦玩過,再叫他(她)去玩第二次就沒幾個願意了。親身體驗過,才會明白是何滋味。

面對席捲全球的疫情,懵懂的孩子們只知道為時常停課、不用上學而雀躍,成年人才明白無可奈何、生離死別的辛酸。刺只是埋在皮下,並未拔出,近期兩則中國地方官員陞遷的消息引發坊間輿論強烈抨擊。兩年前,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縣長的董鴻說:「凡是中高風險地區試圖返回,不管有沒有疫苗接種證明,不管有沒有48小時核酸檢測,不聽勸阻惡意返鄉者,先隔離再拘留。」此話一出被罵得狗血淋頭,「惡意返鄉」一詞由此而來。可如今董鴻從縣長陞為縣委書記,官晉一級。

同樣是在河南,上千名到鄭州市維權的農民被當地政府以「健康碼為紅」為由限制行動,時任共青團鄭州市委書記張琳琳等5名官員受到處分。結果兩年不到,被黨內嚴重警告、政務降級的張琳琳,改任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當時群情激憤證據確鑿,張琳琳扛下了所有,沒攀咬一個上級。俗語雲為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為領導背鍋者也不可使其隕落于官場,降級的張琳琳才有了現在的回報。

普通人不明白,為甚麼在疫情期間言行有失的人不但沒受影響,反而得到提拔?其實是一廂情願,決策部門有多麼在乎芸芸眾生的觀感和反應?民意在法規修訂、新政實施時未見得能成為重要參考依據。行事周密者會在徵詢社會意見時做個樣子,實際上我行我素;不那麼講究的,所謂公示之類就是走個流程,誠如台詞所言:「是通知你,不是徵求你的意見」。

還記得今年油罐車混裝煤油和食用油事件震驚全中國後,國務院聯合工商、警方耗時兩個月給出的官方通報結論嗎?「在全國範圍開展清理排查,除目前被發現的問題外,沒有發現其他同類問題!」要糾正一個錯誤,首先就得有人為此負責。出了錯不去糾正,損失的是國家、政府的信譽,跟自己無關;去糾錯得罪了人,受損失報復的可能是自己。既然疫情三年那麼多錯都沒人去承認、改正,其他的事,大大小小有多少都是將錯就錯。

一個人、一座城市、一個國家,想要變得更好,從承認錯誤開始。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