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市11區長候選人短兵相接 華埠論壇上火藥味濃硝烟起

現任11區區長李惠華。梁敏育攝

具有30年警務經驗的意大利裔安東尼謝拉維努。梁敏育攝

華埠更好團結聯盟(CBCAC)與亞裔社區服務機構18日,在南華埠華人基督聯合會舉行一場芝加哥第11區區長候選人的論壇。兩位候選人現任區長李惠華(Nicole Lee)與芝加哥警官安東尼謝拉維努(Anthony Ciara vino)就11區社區與區民關注的議題,展開90分鐘與民眾分享其政綱與理念。兩位候選人在論壇中互相攻擊、會場充滿了硝烟味。

當天論壇由CBCAC行政主任陳本恩主持,以問答方式進行。問題圍繞在11區區民最關注的事宜,包括了:您認為目前芝加哥市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是甚麽?其背後需要被重視的根本成因是甚麽?任何整合考慮多元化社區中的意見和顧慮,並代表他們在市議會的政策討論中做出你的決策?每年收到150萬美元( Menu Money, 區長獲得用於基礎建設的專項資金)后,您將如何決定其使用以解決社區最緊迫的需要?不斷上升的組件和財產稅率, 您將采取哪些措施幫助區民保有居住權?作為區長,您如何展望與第九警區議會、警區總監、以及社區公共安全與問責委員會共同合作,以提高11區是公共安全質量?鑒於中國成河橋港區的大部分地稅增額有被用於建設紅線延申的地稅增額融資(TIF),您將如何收集資金一資助這些地區的基礎建設和其他發展項目?您會支持TIF被使用在具有哪些條件的建設項目上?您將如何為11區的商業走廊帶來更多支持和資源,同時保證其不受貴族化和地稅上升的影響?

90分鐘分享政綱與理念
社區最關注、最嚴峻的問題就是公共安全,兩位區長候選人有共識。李惠華稱僅靠警察是無法單獨解決的事情,必須靠提供足夠的資源給警察執行任務,李惠華表示給年輕人機會,就能阻止犯罪的起因。

警官安東尼謝拉維努在警局服務30年,他稱11區在過去的一年犯罪率增40%,搶劫、偷竊、搶車幾乎天天發生,他直接攻擊李惠華上任一年對社區治安無所作為。安東尼謝拉維努稱對警務工作他瞭如指掌,因此他認為當選為11區區長,他將派遣一輛巡邏車365天守在永活街,阻擋歹徒得手后逃離到高速公路,他表示犯罪案件必須在發生之前阻擋住。

房地產稅高漲也是區民關注的問題。李惠華稱其辦事處一年來替居民申請上訴,她表示實際上芝加哥并無提高房地產稅率,而是庫克郡房產評估員對房值的高估。她表示將於庫克郡房產評估員辦事處合作,確保估值是合理符合實際的。

安東尼認為只要治安好,11區的商業就會興旺,政府的稅收則能增加、房地產稅就有望降低,他稱必須將降低的稅收回饋給社區。

當天的核心問題提及近南社區高中(NSHS),社區對於學校選址在州街夾24街不滿意。李惠華稱她將於下一任市長合作,努力興建社區高中,也呼籲民眾積極發聲,讓新一任的市長聽過市民的心聲。安東尼表示全力支持一所新高中,對於選址方面他持開放態度,希望聆聽社區的意見。兩位候選人都贊同學校要具備雙語教育與多元化的服務。

論壇中,11區區民十分關注紅線伸延的TIF的議題,安東尼在此議題上攻擊李惠華投贊成票,罔顧大部分11區區民并無真正的獲得利益。 李惠華則反駁她之投贊成票,因為可以創造6,000個就業機會。但据社區各方的反應,TIF紅線延申項目的確遭受到11區區民的反對。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安東尼認為紅線延申至130街的項目中,大比例的路線在11區以外,卻要11區區民「買單」,他希望將更多的資金用在11區。他反對紅線延申項目。

如何有效的應用政府每年給區長的150萬美元專項經費?李惠華表示將有限的經費用在整修11區的街道、照明燈與人行道,盡量為社區提供協助,安東尼則表示要盡量用在社區需要方面。

如何展望與第九警區議會、警區總監、以及社區公共安全與問責委員會共同合作,以提高11區是公共安全質量?警官安東尼聲稱高度贊成警民合作,解決社區的治安問題並對警察監督。 李惠華表示會進了與第九分局合作配合,維持社區的公共治安。

當天的論壇,目的是讓兩位候選人與民眾瞭解他們的對社區問題的解決方案。但由於時間有限,很多問題并非一言半語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結束前兩位候選人重申他們身為為11區的長期居民而驕傲,但11區的未來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他們呼籲選民的支持、期待與每一位區民携手合作,團結一致的打造更好美好、安全、繁榮的第11區。

現場有多位民眾提問,包括了培德中心行政主任吳常義、居民黃太太等。問題圍繞在社區高中的興建、如何提供更多的語言方面的協助以及道路擁擠、缺乏安全的自行車道等,都是民眾關心的議題。

4月4日芝加哥複選,亞裔佔51%的第11區,兩位區長候選人李惠華(Nicole Lee選票號碼 #54)、警員安東尼謝拉維努(Anthony Ciaravino,選票號碼 #51),在2月28日選舉中,無人得票超過50%, 當晚李惠華得票3,559張,佔30.93%;安東尼謝拉維努得票3,383張,差距只有100多票。最終在4月4日鹿死誰手?依然有待選民的選擇。

本報記者梁敏育芝加哥報道

美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