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連美英媒體也碰「北溪,誰炸的」了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本文整理北溪爆炸、赫什爆料事件的發展。要集中、順次序地讀一次,事件發展的意義才會比較清楚。數說完了事態發展後,會跟大家點出當中的意義。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對西方世界而言,美國主流媒體仍然是他們的訊息來源。美國資深記者赫什在2月7日的爆料文章是在Substack、一個網上小平台發放,美國社會和大媒體可以不當它是一回事。那怕之後有一名前美軍跟進爆料,以及赫什本人也再爆料,美國主流媒體就是偏偏保持沉默。連赫什也在訪問內表示,對美國媒體的噤聲表示失望。

而非媒體層面方面,中國和俄羅斯在2月21日的聯合國安理會上也有就北溪事件發言。當天的結論是,聯合國會應俄羅斯要求,於稍後安排在聯合國理事會討論北溪事件。中國代表張軍當日也表示,必須查明管道被破壞的原委和責任人,不能讓圖謀不軌者為所欲為。

而輿論層面的突破,尤其是美國媒體的突破,是十日後的3月7日,也是赫什爆料的一個月後。3月7日,《紐約時報》終於在顯著位置報導了誰炸北溪這爭議。報導說,這次破壞行動很可能是烏克蘭反俄團體幹的。《紐約時報》的訊息源和赫什一樣,都是匿名美國官員。要質疑的人,照樣可以不信。但是信不信是一回事,《紐約時報》為美國拜登政府把波踢向烏克蘭也是一回事;不管怎樣說,關鍵是《紐約時報》以大報身份碰了引起全世界關注的誰炸北溪這個焦點。因為《紐約時報》開口,澤連斯基的高級顧問(波多利亞克)立即在當日(7日)於推特發貼,表示烏克蘭「與這起災難無關」,也沒有「親烏克蘭團體」的任何相關資訊。

總之《紐約時報》以西方大媒體的身份,引爆了西歐社會對此事的關注。果然,3月9日,英國媒體也跟進了,同樣是將波踢向烏克蘭一邊。《每日電訊報》援引知情人士說,西方情報機構正在研究烏克蘭一位知名商人是否與此事有關。

對上述發展有以下分析。美英媒體的報導,不管是將球射向何方,都是非常關鍵的發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媒體也沒有指向俄羅斯!他們的共通點有兩個:第一,美英媒體也確認北溪管導是人為破壞;第二,美英媒體在人為破壞的基調上,竟然沒有將矛盾指向俄羅斯不但只,更加將矛頭指向烏克蘭。

所以不要被瑣碎的訊息搞到暈頭轉向,上述兩點才是重點、最大的突破。可以預見,之後,要壓下真相的力量會兵敗如山倒;而朝上述兩個焦點發展,美國一定不樂見。

還有一個觀察想一說,就是中國訪問了的匈牙利。我早前有幾集「快評」都談過匈牙利。匈牙利因為不支持制裁,於是歐盟刻扣他的復甦基金,又乘機對匈牙利開出諸多條件,要匈牙利就範才發放。匈牙利靜過一陣子的,還表示會通過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不過自王毅2月20日訪問匈牙利後,匈牙利又變得生猛了。匈牙利外長在2月27日表示,呼籲聯合國建立機制調查北溪事件。

此外,對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申請,反過來是由匈牙利開出條件,說要先訪問兩國,之後才再作決定。因為匈牙利議會有部份議員認為要問清楚一些細節才在議會通過決定。請注意,匈牙利的態度,也是俄烏之戰的一部份。

此外,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法爾漢·哈克)表示,北溪管道爆炸事件應該由聯合國相關部門進行調查。德國議會和政治層面也多了要求知道真相的聲音。這就是我剛才提及的,如果西歐媒體也確認上述的兩個焦點:就是人為破壞,同時不是俄羅斯所為,那西歐政客乃至美國拜登政府也會開始有更大的壓力。如果他們仍然不理外間的質疑,就是不回應,當然是可以的;只是,會付出比之前大的代價。

最後做幾句歸納:北溪事件的真相,是俄烏之戰的一部份,當這件事有本集節目所講的發展,表示美國在俄烏之戰的抽象戰場層面又輸了一局。起碼是失利。

總之,歐美主流媒體的報導,令事件成為西歐民眾茶餘飯後的談資。去到這一步,歐洲親美政客才會感受到壓力。

而歐洲親美政客有壓力,就會令美國拜登政府也有壓力。

文章收結前多談兩件事。第一,以色列竟然炸敘利亞運人道物資的機場。以色列這個美國背後的大金主繼續多行不義,會代美國得罪阿拉伯世界。因為地震關係,阿拉伯議會聯盟訪問敘利亞,是十二年來首次。

第二,是補充回應。有網友留言問劉慈恩的小說版《三體》。我在此回答。早在很多年前已讀了小說《三體》系列。翻查手邊那三冊小說的版權頁,是2011年台灣繁體字版。我大概是在2012年才買書和細讀,讀後十分喜歡。另外,電影《流浪地球1》及《2》九成九內容與小說無關。而跟原著關係比較大的是電視劇版和動漫版。

無論如何,小說版《三體》是超過十年前的創作。這也是我說的,曾經有過一個階段,文化層面沒那麼統一。當時我把《三體》當做是新的小說類型去閱讀,那時還不是太多人知道有這部小說。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