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工作改變職場文化 高收入者相對受惠更多

高收入人士較多可以在家工作。疫情消退,但這種工作模式估計仍會繼續,除了改變職場,也可能影響地方經濟。資料圖片/Shutterstock

本報訊

即使大流行封鎖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但新冠疫情確實改變了加州的職場文化,研究人員表示,2022年以後仍將持續受到影響。

據《三藩市紀事報》引述聯邦人口普查局的最新數據,一周中有一段時間在家工作已成為大部分加州人的新常態。數據顯示,擁有大學學位的高收入勞工,更可能採用這種混合工作模式,而低收入勞工仍舊必須到現場執行職務和進行日常通勤。

隨著新的新冠變種病毒接二連三席捲工作場所,同時還有季節性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病毒,基本上這意味著低薪勞工將繼續承擔更高的感染病毒和重症風險。多項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對低收入社區的打擊最大,這些社區的勞工在大流行封鎖初期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人員,包括農場工人、超市店員、倉庫包裝員和其他服務人員。

此外,研究人員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勞工可以有彈性地住在離工作地點更遠的地方,外出午餐和酒吧之夜等職場的傳統活動,正逐漸消失或演變,該轉變或多或少勢將衝擊更廣泛的經濟。

人口普查局從6月到10月之間進行「家庭脈搏調查」(HPS),訪問大約26萬名美國人,其中包括約2萬名加州人。訪調人員詢問數十個關於大流行時期生活方式改變的問題,其中包括在家工作。

調查發現,近20%的加州成年人居住的家庭中,至少有一個人在過去一周內進行遠距或在家工作五天以上,大約33%有家人在前一周至少有一天在家工作。

調查發現,全國而論,近30%的成年人所居住的家庭,至少有一個人在過去一周有部分時間在家工作,約16%有家人在前一周至少有五天在家工作。

該結果與人口普查局之前的調查產生顯著的變化,後者也詢問在家工作的情況,但使用不同的術語。在大流行爆發前的2019年,僅約6.3%的加州就業者和5.7%的全國就業者表示,自己通常在家工作。

專門研究勞動力問題的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反映了一場文化動盪,其影響將比大流行更加持久。

經濟學家巴雷羅(Jose Maria Barrero)是WFH調研機構的聯合創始人,眼下正在紀錄轉向在家工作的大趨勢。根據其團隊分析,在大流行之前,美國只有大約5%的工作日是在家裡進行。相比之下,今年的調查顯示,美國約有30%的工作是在家中進行。

人口普查局於2022年進行的調 查顯示,從事混合模式工作的家庭類型存在差異,主要因收入而有不同。

在加州,在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的加州家庭中,大約64%的成年人表示,至少有一名家庭成員每周有一段時間在家工作。這些高收入家庭中有近40%的成年人聲稱,一名家庭成員每周在家工作五天以上。

相比之下,在年收入低於5萬元的加州家庭中,只有15%的成年人表示,家庭成員每周至少有部分時間在家工作。

種族之間也存在差異。將近45%的亞裔成年人和40%的白人成年人,生活在有家人每周有一段時間在家工作的家庭中,而非裔成年人和拉美裔成年人的比例分別僅26%和21%。

猶他大學經濟學家格特(Andra Ghent)指出,千萬計美國人正要適應「混合」工作模式,即一周幾天在家工作,但偶爾要進辦公室。以前沒有在家工作的選擇,很多人都不想住得離市區太遠,因為擔心通勤問題。但現在如果不用每天通勤回辦公室,很多人有可能會搬得更遠,市郊甚至郊野可以有更大的居住空間。

巴雷羅則指出,當高收入群搬走,城市會失去寶貴稅收來源,對市區構成更大挑戰,例如社會服務和基建的資金都可能會減少。要避免這種情況,城市需要提高自身吸引力,設法吸引人來居住,不能只是光靠就業。

非牟利智庫Randy Corp經濟專家Tobias Sytsma稱,轉向遠程工作,也讓僱主可以考慮在其他州或甚至其他國家聘請僱員。高收入人士的薪酬也可能會有變化,視乎居住地。例如三藩市的高薪族也可能要與佛斯盧等地方較低薪酬的人士競爭工作。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