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俠無分種族性別 正義形象致爭相模仿

漫威(Marvel)筆下的「蜘蛛俠」(Spider-Man),60年來都是家傳戶曉的超級英雄,由於不受膚色和性別所限,這個漫畫超級英雄的吸引力早已超越原著的味道,粉絲只要從頭到腳變成紅藍色,全身便會散發著追求正義的力量。

美聯社報道,「蜘蛛俠」是不少男女老幼心目中的偶像,馬里蘭州格倫伯尼(Glen Burnie)男子胡佛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專業的「蜘蛛俠」角色扮演者,但與原著白人少年設定稍有不同,胡佛身高6呎2吋,而且有白人和非裔血統。

自1970年代以來,胡佛的父親就開始收集「蜘蛛俠」漫畫書,這些漫畫書現已變成胡佛珍貴的收藏品。32歲的胡佛也自言血液裡有「蜘蛛俠」的狂熱,「很難不成為蜘蛛俠的粉絲」。

無論是漫畫書、電影和商品,以全身紅藍戰衣現身的「蜘蛛俠」一直風靡全球。雖然原著設定是個白人少年,但由於外型總是穿上經典戰衣,然後戴上配有大眼睛的網狀頭套,不少粉絲都會戴上網狀面罩,幻想自己在社會行俠仗義。

胡佛表示隨著年齡漸長,現在已看到「蜘蛛俠」的相關性,「蜘蛛俠」要一邊隱藏身分,一邊為其他人做好事和克服各種困難,對於容易受影響的人而言,這種用來判別是非的道德準則非常強大。更重要的是,「蜘蛛俠」為保護家鄉所做的努力,比那些起源故事包括財富和影響力的超級英雄更加可信,而他自稱「你友好的鄰居蜘蛛俠」也絕非巧合。

胡佛又指,「蜘蛛俠」永遠不應局限在指定外觀之中,「蜘蛛俠」也從來沒有由他的種族來定義,反而是由他的社會地位和曾經歷的鬥爭而產生。對於有色人種和不同種族的人來說,這更加相關於,「因為生活中有很多鬥爭,你必須堅持下去」。

《蜘蛛俠》由已故的斯坦李(Stan Lee)與迪特科(Steve Ditko)創作,早在1962年6月就出現在漫畫中,但同年8月才在《奇妙幻想》(Amazing Fantasy)第15期正式登場,講述高中生柏加(Peter Benjamin Parker)在科學實驗中,被受過放射性感染的蜘蛛咬傷,結果獲得蜘蛛擁有的特殊能力,例如超出常人的力量、能夠緊貼固體表面,以及感知和預測危險的快速反應能力,雙手一張就可以噴出條絲,力度足以黏住牆和拉住火車。

種族和文化多樣化的超級英雄,在起初幾十年通常不是漫畫界主流,但「蜘蛛俠」首次亮相後卻開始陸續出現,特別是漫威的漫畫,例如1966年面世的「黑豹」(Black Panther),就是漫威第1位非裔超級英雄,1970年代也有在《X戰警》亮相的「暴風女」(Storm),當然少不了亞洲首批漫威超級英雄中之一的武術大師「尚氣」。

播客「漫威之聲」的主持人羅切(Angelique Roche)表示,每當想到超級英雄,一般人通常想到身著西裝的億萬富翁、傑出的科學家或北歐諸神,但「蜘蛛俠」改變了這種想法,即使沒有財富和權力也可以成為英雄,因此「蜘蛛俠」對人類來說意義重大,外界也應該對各種可能性持開放態度,並且要相信總會有人願意為正義而戰。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