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抵制 「象徵意義強」

市民經過一座北京冬奧雕塑。美聯社

距離明年2月4日開幕的北京冬季奧運會還剩下不到兩個月時間,美國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分析認為,美國此舉象徵意義強。

外交抵制被視為低力度抵制,非全面抵制,政府官員不參加,但不阻止運動員參賽。法國《西部報》指出,美國所謂的外交抵制北京冬奧其實是一種象徵性動作,也就是不派遣總統,以及不派遣任何一位大事件政府負責人。

這不同於完全抵制,這樣可以讓運動員參加比賽。其目的在標誌著對一個國際行為者政策的反對。

報道稱,外交抵制要想奏效,必須能獲得強烈的反響和該國人民的支持,然後也必須得到其他幾個國家的跟進效仿,才能有分量。

美國之音引述雪梨科技大學體育管理系副教授阿迭爾說,外交抵制指的是,允許運動員去中國參加比賽,但該國政府不認可北京是適合的主辦方。有學者認為,外交抵制的代價較低,不會對國家之間的貿易或日常政治關係造成影響,但具有很強的象徵意義。

《聯合早報》文章稱,外界普遍認為,全面抵制奧運不會產生實際效果,反而被視為是對運動員的懲罰。美國上一次全面抵制奧運會是在1980年,當時總統卡特為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

據德國之聲報道,德國體育大學體育政策專家米塔格說,越多政府參與外交抵制越有效。

他判斷,非政府組織未來數月會加強發聲,以增加對各國政府的壓力,預計相關過程將在明年1月中旬達到高潮。

米塔格認為,如果真有「協調一致的行動」,那冬奧將受到影響,因為中國將無法通過本屆冬奧會做出正面展示,並由此獲得國際更多認可。

法新社稱,目前各國是否紛紛跟進,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的規模尚難預測。

澳洲和加拿大有意效仿美國外交抵制,而歐洲議會早在7月就發出了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的呼籲。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