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粵劇大老倌陳笑風

(陳華新 三藩市)

以創造「風腔」而名揚粵港澳的著名粵劇大老倌陳笑風,11月29日逝於廣州,享年98歲。

陳笑風,原名陳嘯風,廣東省東莞人。他是陳天縱的兒子,陳小茶的哥哥。陳天縱是上世紀30年代著名編劇,長期為馬師曾的大羅天劇團和陳非儂新春秋劇團寫劇本。如《一仇三怨》,《賊王子》,《紅豆相思》,《花蝴蝶》,《冷面皇夫》,《危城鶼鰈》等,都是出自他的生花之筆。

他還為千里駒,薛覺先編了《萬劫紅蓮》,《紅爐火》等,風靡一時。陳笑風出生在這樣的梨園之家,自然終局會走上演藝的道路。

但是,他踏上了社會第一份職業,是當「孩子王」,做小學教師。他後來考入廣東大學建築工程系,所學的專業,也與粵劇沒有丁點關係。但是,他大學畢業後,不是去當工程師,而是在他父親手下當音樂員。

許多粵劇藝人,文化水平都不高,有的還是文盲,像陳笑風這樣大學生當粵劇演員,可謂鳳毛麟角。

1943年,陳笑風年20歲,才開始學粵劇。1944年,著名男花旦吳惜衣發現陳笑風是一根好苗子,便拉他合演《梅知府》,一舉當了主角,這在粵劇史上是不多見的。

1945年,陳笑風在越南與梁雪珍合演《姑嫂墳》,《萬里長城》等,一連演了近一個月,場場滿座,打破了粵劇在越南演出上座率的新紀錄。

陳笑風既有天賦,文化修養又高,加上勤奮好學,深入鑽研角色,根據角色的特點設計唱腔,獨創「風腔」。這種風腔,固然是源於陳笑風之名的風字,但也與他唱腔的特點有關。他的唱腔是由弱到 ,再由 到弱,如行雲流水,升沉自如。

不僅聲 清亮,悠揚悅耳。而且委婉迂迴,韻味無窮。擅喜善悲,聲情並茂。這種風腔,開腔之時,要字重於腔。

吐音求正,拉腔圓滿。他還堅持「先有情,再有唱功」。最著名的經典之作《山伯臨終》一曲:「淚似簾外雨,點滴到天明,孤房冷冰冰,山伯孤零零。刻骨相思唯有病,一腔恨怨不勝……」。這首名曲,把風腔的特點發揮得無微而不至。纏綿悱惻,催人淚下,十分感人。

加上他是省港粵劇界顏值最高的小生,因此名揚粵劇界,經久不衰。他與紅 女合演《刁蠻公主憨駙馬》,把憨駙馬的角色演得活龍活現,有聲有色。

1952年,陳笑風年27歲,回到廣州,先後在東方紅,永光明,春風等粵劇團擔任主角和團長。

我1963年調入廣州文化局劇目研究室工作,曾到春風粵劇團蹲點,與陳笑風接觸比較多。他當時已是粵劇大老倌,可是沒有架子,待人很謙虛。

我是粵劇外行,廣州話也不標準。廣州市文化局長華嘉有一妙論,說「粵劇要找不懂粵劇的人來改革,才有出路。」他的意思是說行內的人傳統包袱太重,不利改革,我就這樣陰差陽錯與粵劇結緣。

好在我有自知之明,從不不懂裝懂,虛心向他們請教。由於我抱著這樣的心態,結果他們把我當成知音。

陳笑風創造的角色,大多為風流倜儻,儒雅俊逸的正面小生。先後演出的劇目有《搜書院》,《寶蓮燈》,《今歌昔淚》等。

如果說羅家寶的蝦腔是以俗取勝,陳笑風的風腔,則是以雅取勝。

文化大革命後期,廣州市文化系統辦了一個廣州市第七幹校,地點在廣州九佛農場。

我與陳笑風同一幹校,他在養 連,我在水稻連,在當時特殊政治環境,見面也不敢打招呼。

我與他最後一面是十多年前,他來廣州參加香港女畫家梁潔華在廣州舉辦的畫展,在花園酒店的午餐會上見過一面,打了招呼。茲不知這竟是最後的訣別。

陳笑風1980年獲廣州市文藝調演一等獎,1981年榮獲粵劇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稱號,2002年獲廣東省政府頒發粵劇藝術突出成就獎。

香港著名演員鄭少秋,最崇拜風腔,於1980年6月2日拜陳笑風為師,是陳笑風收下的一位大弟子。2013年《山伯臨終》入選世紀十大名曲。主辦單位特邀鄭少秋為師父頒獎。

2016年,在廣州舉辦第七 羊城國際粵劇節《桃花依舊笑春風暨粵劇風腔藝術研究會成立》晚會,鄭少秋應邀登台獻唱《山伯臨終》,贏來全場雷一般掌聲,他深得陳笑風真傳,把風腔演唱得與原唱相伯仲。

陳笑風晚年移居美國,但他經常回省港參加一些文化活動。2019年他仍親臨在廣州舉辦的「紅船星輝」的粵劇風腔藝術傳承夜活動,當時年已96歲。他說:「能參加,能出席,能為粵劇出一分力,我都會做,這是利人利己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可是,被行內尊為大哥風的陳笑風,永遠離開我們了。但是,他留下的風腔,是粵劇藝術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永遠傳承下去。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