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好方式 只有最合適方式

新冠超級變種病毒Omicron迅速在全球範圍內蔓延,令各國聞之變色,多國加強邊境控制,同時加強對內防疫等級。面對層出不窮的變種病毒,疫情遲遲不能結束,目前,國際上很多地區已經逐漸改走「與病毒共存」的道路,中國則是少數還在堅持「清零」的國家。無論採用哪種方式應對,都有一定的風險和代價,面對病毒,並沒有一定「最好的方式」,各國當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取「最合適的方式」。

疫情發生兩年多,各國在經歷了封鎖、嚴控等防疫措施後,面對是走「清零」的道路,還是要過「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採取了不同的應對情況。許多國家認為,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並不高,封鎖等政策會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多國認為,加大疫苗接種率至七成以上可開放邊境,實施與病毒共存的策略。優點是經濟反彈效果顯著、民眾生活也迅速正常化,高疫苗接種率令即使部分人感染新冠病毒,較大可能性屬於輕症,不用到醫院治療。但缺點是面對新出現的變種病毒衝擊頗大。如,英國、葡萄牙和以色列都提倡「與疫共存」,但近期出現反彈,更無法阻截Omicron輸入,出現本地感染Omicron個案。藥企莫德納行政總裁邦塞爾預期現有疫苗在應對Omicron的功效較低,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研發出新疫苗。另一家藥企輝瑞雖強調疫苗並未失效,但也承認效力降低,有必要研發新疫苗。

受此影響,市場憂心在新疫苗研發的這段空檔期內,若疫情防控做得不到位,隨時會引發新一波疫情,衝擊經濟,股市短期難免波動。

中國則選擇走「清零」路線,一發現有輸入本地個案,便全力透過封區、檢測、追蹤,切斷傳播鏈。缺點是雖然清零牽涉到封區或封城檢測,需要龐大的成本和資源消耗,但好處是將疫情對經濟和社會的衝擊減到最小,讓經濟可迅速復常。

對中國而言「與病毒共存」的代價似乎很大。中國人口基數大,北京大學數學家團隊的最新的研究指,若中國改採解除旅遊限制等歐美國家策略,每天恐怕至少新增六十三萬例確診病例。換言之,一旦中國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將直接導致疫情大規模爆發,對醫療系統造成毀滅性的衝擊。報告直言,中國目前還沒做好「開放」的準備。

不同的國情,制定不同的政策,但目前而言,無論採取哪一種方式,各國統一的認識是終結疫情並使生活恢復正常的最大希望就是提高疫苗接種率。

要聞